–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
閉上眼睛,試著回想一下小時候,大概國小要升國中的時候吧,當時的自己最喜歡什麼課呢?也許是被當作各學科補課,偶爾成為老師帶著學生到操場活動的綜合課,或者,總是做海報畫海報的美術課。有趣的是,即使相伴自己最多學習階段的科目是國文、數學、社會,真正回首細想,印象深刻地卻往往是那些不斷被所謂的正課佔據時間,大人們稱作沒有什麼用處的綜合課、美術課、音樂課…等等,那些沒有什麼用的課程,最終成為我們生活的養分,讓我們有更多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
另一扇眼睛
穿梭時空來到2012年,教育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有了多元探索的機會。由當時聯合報攝影中心主任–林錫銘創立的「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校園攝影深耕計畫駐紮在新北與花東地區,和各個偏鄉學校們慢慢建立起攝影課的架構,期望運用攝影課程讓偏鄉小朋友們有機會以不同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四面八方蒐集而來的相機與不辭辛勞固定來到校園的攝影志工,是一同搭起結合攝影與教育兩種領域的磚瓦。
2019年因為經費預算即將告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一度面臨計畫中止的窘境,好在參與計畫的志工們接續扛下,讓原本就穩步扎實的攝影計畫,不只走得更久,也將逐漸茁壯的枝葉伸展到其他縣市去,繼續創造不一樣的教育機會,徐振傑(以下簡稱為阿傑)便是那位在宜蘭推動「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的計畫主持人。
走啊走到蘭陽
提及將計畫帶來宜蘭的原因,「因為搬來宜蘭阿~」,阿傑的回應意外地簡單。剛好遇到人生似乎應該要不惑,但卻依然困惑的階段,剛好小朋友也幼稚園畢業,反正要變動就全部一起變動,於是舉家搬到所謂台北花蓮中間值的宜蘭。
初來乍到的阿傑,靠著熟識的牧師介紹,找到宜蘭第一間合作課程的士敏國小,然後就著教育部偏鄉小學資料,憑著感覺與想要親近原住民小朋友的私心,勾了好幾個學校,好比初次闖蕩江湖的俠客,憑著一股幹勁,愣是把宜蘭有山有海的學校都挑了出來:大溪、樂水,再加上士敏國小,還有其他縣市的偏鄉國小,便是阿傑接手計畫的第一期攝影課程的教學對象。但其實再細細深究如何挑選學校,除了承襲過往計畫理念,對於阿傑來說,資源供給上不一定匱乏的偏鄉學校,最缺的是長期性陪伴,這也是目標鎖定在偏鄉小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所謂的「校園深耕計畫」,「深耕」二字除了代表著每個學校都要 ROUND 三個學期,利用藝文課或綜合課程的時間進行授課外,班級老師也會參與課程其中,管理秩序之餘,亦一同學習攝影,「當我們離開的時候,換老師自己給他教,所以才會叫作『深耕計畫』。」阿傑補充道,「我們的攝影課不只是單純的攝影,他其實還包含到語文課或是藝術、美術課來做他們最後的作品,那不可能幾堂課就可以完成,老師還需要額外再花一些時間教他們怎麼寫啊,然後怎麼畫。」從包裡拿起特意帶過來的學生作品,阿傑如數家珍地介紹每間學校的攝影主題,依據學校不一樣的特性,分配到的主題除了自我探索的說明書、色彩書,認識家鄉的桌曆設計,甚至連影片製作也有可能是學生們的作品,「我覺得透過攝影再去寫東西,可能也會更好寫,因為這個有畫面就不用再去空想;或是反過來是,我們憑空想像,但是诶~你又把他拍出來了,就很好玩。」
嘿咻嘿咻當志工
隨著每個學期教學經驗上的疊加,攝影課程逐漸從單純的教學發展成為體制外的教案,而讓這件事得以發生的,是計畫背後最重要的人力支援 — 攝影志工。
起初是朋友相邀,或參觀計畫舉辦的攝影展覽,藉著好奇心以及友人互相介紹,攝影志工的團隊就在不知不覺間組建起來。提及團隊,阿傑也感念地說,團隊目前為止都是朋友一個拉一個進來,大家向心力高,加上現在運作計畫的文曄基金會董事長 – 楊明記先生也都會到學校幫忙,請志工們一起吃飯聊天,說說彼此的生活與課程的經歷,團隊凝聚力也就更強了。「反正你在做對的事情的時候,很多對的人、對的時機就會一直來。」
2019年於中途加入志工團隊的林靖凱(以下簡稱阿凱),便是在一次南港攝影展覽上知曉計畫後,一直參與至今,更令人動容的,是阿凱跑遍計畫裡每間宜蘭小學的那份動力。問起當志工最印象深刻的事情,阿凱說他總會向別人說起鬼滅之刃,那部讓他與學生們建立起友誼,甚至向自己要起聯絡資訊加好友的動畫,「第二學期之後我又開通了,原來跟小朋友接觸,直接抓他們有興趣的東西,會更容易接近小朋友。」而這些動畫、漫畫的分鏡又在志工們的巧思下化為攝影構圖解說,成為小朋友們拍照做自己的漫畫的基礎。拍呀拍的,鏡頭下的你我逐漸沒有了距離,是放課後能夠相揪打籃球的朋友,亦是走在影像創作上互相請益的夥伴。有些孩子許下承諾還要回來當志工,有些用功的孩子則在臉書上丟照片給老師詢問意見,「你可以真心感受到他們是真的很愛攝影,那我覺得讓攝影可以成為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這對我來說就很成功了啦!因為就是那個種子已經紮在他們的心裡面。」阿傑欣慰地說道。
不知不覺間,攝影成為了一個媒介,帶著小朋友與志工們重新認識自己,也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所謂自我認同,油然而生;而站在攝影志工的角度來看,在攝影的道路上,他們亦成為了向小朋友學習的學生。「原本就是會隨身拿相機拍照,然後現在變得更…完全離不開相機,就隨時要拍照的感覺。」阿凱如是說「小朋友的拍照方式讓我又回到最原始的拍照,就是比較不去拘泥攝影的形式,更開心的、更肆無忌憚地,沒有框架的去拍照。」
閃閃發亮的眼睛
即使是提倡長久性陪伴的計畫,也終有結束的一天。若說最希望能夠帶給學生們什麼,阿傑覺得攝影就如同寫作或是看電影一樣,不只是一個興趣,還可以躲在裡面。「它提供一個像是避風港的空間,然後照片會讓你去想很多事情,讓你自己沉澱,它不一定會幫你解決問題,但是它是一個很好休息的地方。」
阿傑接著又分享了日片《是誰吻了我》在最後尾聲的時候,父親跟攝影師女兒講的一段話:「人生就是這樣,等你到爸爸的年紀,你會忘記很多事情,你會忘了課表、出過的糗、帥氣的男生、聰明的女生;老師的名字除了那一兩位之外其他都會忘記,最後連那兩位都會忘記….唯有說愛你的人,你真心愛過的人,永遠不會忘記!」,阿傑繼續說道,「其實攝影也是這樣,就是希望他們透過攝影去感受生活,然後去學習什麼是愛,因為你要對某個事情有悸動、對某個事情有感覺,甚至你很愛那個東西,拍出來的東西才會是有生命力的,然後才能感動人心,所以透過攝影來學習什麼是愛,這個是我覺得我最想要給他們的。」望著桌上的攝影作品,還有阿傑與阿凱說著各種志工趣事時,臉上那份像是小朋友般純粹開心而發光的笑容,突然發覺原來讓世界變得有愛,其實很簡單。於是一群有愛的人們將這份愛意送到了孩子的心中,讓它慢慢發芽,慢慢茁壯,而校園攝影深耕計畫下一步為何?他們笑著說,當然是稱霸全國呀!(其實是希望讓全國小學都可以上攝影課啦~)
【採訪後記】
在採訪完遠鄉閃閃的計畫主持人阿傑與志工阿凱後,對於攝影課程實在非常有興趣的小編二號自告奮勇說要跟課!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依約來到冬山的廣興國小。走進校園,一見風雨球場站著七、八位年齡不等的男女,揹著十分專業(超大台)的相機彼此聊著天,在與阿傑老師打過招呼後,他熱情地將我介紹給志工老師們:「這位還是大學生、這位是傳奇的父女檔志工、這位是新志工老師,他的職業超酷!是位引水人,還有我們文曄基金會的董事長,他都會跟我們一起上課……」大家的背景不盡相同,但都志願聚集於此,與孩子們共度一個美好的下午。
課程的進行大抵如此:先分析上堂課孩子們的作品,再邀請一位志工分享照片故事,接著便是攝影概念的講解,後半段則進入實際拍攝。而今天的主題是「線條」,有些孩子早已想好「我要拍放射線的花!」,飛也似地找起了花來,有些走走停停到處拍拍,在校園中奔跑嘻笑,找到主題時屏氣凝神地按下快門,再露出笑臉分享給志工們成果,彷彿所有的人、事、物都能成為他們取景窗內的題材,或坐或臥、或躺或趴;正在用手機的主任被記錄了下來、一隻路過的毛毛蟲被四五個孩子圍繞著、校長與志工老師們也被當成模特兒喀擦喀擦在笑聲中成為了永恆的影像,甚至是在我記錄著孩子們的同時也被記錄了下來。
老話一句,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一下子結束了,時間雖短,但在一旁觀察志工與孩子們互動的我,其實更釐清了「遠鄉閃閃計畫」除了象徵著相機的閃光燈一閃一閃外,也代表孩子們閃閃發亮的眼睛,於我心中更看到了志工們閃閃發亮的眼睛,在那個陽光溫柔微風徐徐的午後映照著彼此的心。
《遠鄉閃閃–校園攝影深耕計畫》
「現在我們照亮孩子;未來孩子照亮世界」
Now we enlighten our children;
In the future, our children will illuminate the world.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ininghope.tw/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shininghope.tw/
為了稱霸全國依舊缺人的攝影志工:https://tinyurl.com/ybapeqzc
受訪者:徐振傑、林靖凱
採訪者:鄒宜君
文稿撰寫:李一品
部分相片提供:遠鄉閃閃–校園攝影深耕計畫